2025年4月22日,海湾六国中文教学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会议中心顺利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主办,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支持召开。来自国内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海湾地区孔子学院代表及教育机构负责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齐聚一堂,围绕“海湾六国国际中文教学发展进程中的挑战及应对”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在海湾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与力量。
研讨会开幕式由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裴雨来教授主持,上海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陈昌来教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黄卫副社长致辞,对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强调此次研讨会旨在通过整合高校、出版机构、海外教学点等多方资源,共同探索本土化教学模式创新路径,推动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与海湾地区教育需求深度融合,为提升中文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效能、构建更具影响力的中文教学话语体系筑牢根基,对于深化中阿教育合作、促进国际中文教学在海湾地区蓬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陈昌来教授主持专家报告环节,多位学者聚焦海湾地区中文教学的关键问题,专业分享博观约取,洞见迭出。华东师范大学丁安琪以《跨越丝路》教材为例,深入剖析中阿教育合作中教材生态构建的重要性与创新路径,提出教材应紧密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增强学习者的文化认同感。汉考国际(北京)副总经理黄蕾详细阐述了HSK考试如何为海湾地区中文教学与评估提供科学支撑,通过大数据分析与精准化测评,助力教学质量提升。华东理工大学于涛结合沙特汉语教学实践,深入探讨当地中文教学面临的挑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引发与会者的广泛共鸣。上海外国语大学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越洋分享了中国与海湾国家的合作经验,指出双方在经贸、文化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为国际中文教育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对教学内容与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兰州大学原梅通过线上分享,围绕面向中东地区的国际中文教育资源建设,提出整合多方资源、打造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创新思路。上海外国语大学缪俊结合第二课堂实践案例,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何激发阿拉伯留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语言应用能力。上海大学裴雨来则着重探讨中文教学融入海湾地区人才全球胜任力培养的路径,强调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
崔希亮教授主持交流讨论环节,线上线下的专家学者展开了热烈互动。来自阿联酋扎耶德大学孔子学院教师张翠翠、沙特苏尔坦亲王孔子学院教师张新颖、巴林大学孔子学院教师周建、智慧宫国际文化传播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杨向东等海外代表,结合一线教学经验和教育发展历史,分享了海湾地区中文教学的现状与需求。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全国政协户思社,西北师范大学田河,上海外国语大学陈昌来、张艳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杨莹雪、王璐,汉考国际王楚漩,上海外国语大学杨惠宇等专家和一线教师则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提出了诸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双方围绕教材研发、师资培养、教学模式创新等议题各抒己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现场学术氛围蔚然。
会议闭幕式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张艳莉教授主持,原北京语言大学校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崔希亮教授与原西安外国语大学校长、原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户思社教授分别做总结发言。崔希亮教授对本次研讨会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鼓励与会者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着眼中文教学话语权构建,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海湾地区中文教学迈向新台阶。户思社教授则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强调国际中文教育在促进民心相通、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中的重要作用,为未来工作指明方向。
此次海湾六国中文教学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更梳理了海湾地区国际中文教学现状,为该地区国际中文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未来,各方将继续携手合作,共同破解发展难题,助力国际中文教育在海湾地区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为增进中阿文化交流、深化双边合作贡献力量。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杨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