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留学生研究生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以《中国文化专题》课程为例

发布者:程洪金发布时间:2020-04-17浏览次数:2968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黄健秦

 

开学第七周了,疫情防控仍不能松懈。高校教师从台前到屏后,坚守小班级的大网课,静心查阅研读,编写讲义,设置习题,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精心录制,灵活运用ZoomBlackboard等工具,为学生打造流畅的课程,讲好“中国好故事”,让留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与价值情怀。校、师、生心心相映,“无缝对接”。

 

一、学情分析

《中国文化专题》(Insights into Chinese Culture)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留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修订大纲前征询过师生意见,留学生期待深度理解中国文化,以促进语言素养和教学能力。该专业培养“语言+教育”复合型本土型师资人才,不忘语言初心,夯实教育功底,洞悉中国理念与方案,将来成为中外友好交流的师者与桥梁。

 

二、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结合点

身处象牙塔,心系天下事。《中国文化专题》课程虽小,但却是一个重要的外宣窗口,要兼顾教师专长与学生兴趣,教师要对学科建设负责,更要站到外事外交大局的高度,播下知华、友华的种子,静待将来开花结果。

文化的选题很容易联系中国国情、社会生活和国际大事,如何介绍与评价,每句措辞、每张图片都非常重要。我们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自信”以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家国情怀、奉献精神等元素融入各专题之中,“润物细无声”地提升课程思政实效。

尽量从语言学的角度切入,彰显专业优势,在学科门类中找准专题定位,结合中国社会最新实践,既“顺流而下”梳理古今线索,又“溯源而上”寻根传统文化,通过有形实体与标识,理解中国人的精神价值、生活方式和集体人格,让学生豁然贯通。

 

三、课程框架

01讲引言(文化学定义)

02讲诗歌雅言(文学)

03讲历史脉络(历史学)

04讲方位山河(地理学)

05讲价值理念(伦理学与哲学)

06讲百年树人(教育学)

07讲宗教气息(宗教学)

08讲南北园林(建筑学1庙堂)

09讲民居风情(建筑学2生活3住)

10讲书法线条(艺术学1

11讲水墨气韵(艺术学2

12讲戏曲神韵(艺术学3

13讲烹制美食(生活1吃)

14讲民族服饰(生活2穿)

15讲车马行旅(生活4行)

16讲青铜玉器(生活5用)

17讲茶道香道(生活5仪)

18讲节日习俗(生活6礼)

19讲春申一脉(文化样本:上海城)

四、实施过程

1 提前公布专题。像“菜单”一样提前规划,师生心里有数,严格推进且充满期待。只列参考书,不指定教材(描写类、解释类),引导学生养成就某一问题自主查阅和研读汉语文献的习惯,用汉语提炼并论证自己的观点,用文化趣味促进其语言能力的提升。

2 以录播为核心。不管网上网下,实施都不复杂,重在对每个知识点的处理。考虑到时差与网络,所以都是录播,录制中要承上启下,让前后专题在逻辑和风格上保持一致。课程PPT、参考书同时发布,让学生每周准时收看和查阅,确保学习与思考的“仪式感”。

3 留言板互动。在留言板设置开放性的题目,自主作答,但每次学生的回答率都超过90%。有一次教师忘了创建论坛话题,日本同学帮忙创建了,还有同学觉得留言板不够尽兴,还直接发来图文并茂的word文档。教师可在回帖中因人、因时施教。

 

五、具体实施方案举例

风格保持统一。

 

诗歌雅言专题,我们从“山川异域”“岂曰无衣”切入,引出抗疫中的国际合作。

 

用《卜算子》表达上海对武汉的深情厚谊。

 

   用远古神话让学生了解中国精神的源头(勇敢、责任、奉献),用《夸父逐日》这一浅显文言文,让留学生体验汉语的简洁之美。

 

讲“教育学”,三字的本义皆与“子”有关,既是孩子的“子”,生孩子、教孩子、孩子在校学习;也是孔子的“子”,自然引出传统的德育观念,结合十九大报告以来的教育成就,让学生建立教育的荣誉感与使命感。

云参观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博物馆

 

四部分陈列,从古代到近现代:

 

毛主席的题词: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难得一见的陕甘宁边区教育史料展,艰苦朴素办学的精神。

 

结合十九大报告中的教育成就和方略:

   

云参观文庙,讲孔子的故事和温暖的师生关系。

讲近现代教育史,学外语的重要性,这也是我们外语大学的初心,学外国语,做爱国人!

 

 

最后回到细节体验,选用老电影《屈原》的片段,

充满人文的温度。让学生感悟“因材施教”与“因时施教”。

 

六、在线建课及课程思政体会

虽曾在湖南卫视上过境,但总觉得录课可以再等等吧,这次疫情加速了在线建课的进程,好处有三:

1)讲义与课件,每次都能及时修订整理,挂在网上,整齐美观,很有成就感,有了“自留地”,更像个“园丁”了。

2)面对录制,谁都会紧张,经过这番自编自导,锻炼了教师的镜头感,不管直播还是录播,应付自如,再不怯场了。

3)学生的开口率、留言板互动率更高,这是“网络原住民”的优点。一次课下来,师生留言板互动的字数竟会破万字,虽书面互动很花时间,但考虑到将来汇编讲义,点滴积累,定功不唐捐。

4)看到学生理解能力提升,对中国成就由衷认可,小小课程能为国家形象、海外汉学助力,由衷欣慰,也提振了教师的文化自信。

 

 

教师简介:黄健秦,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师,长期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科研工作,主讲《语言学史》《学术论文写作》《汉字书法》《中国文化》《高级汉语》等本、硕课程。

 

 

寒假里,教师研读数十种中英文教材和专著,以修订大纲和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