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下午,上海外国语大学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合作25周年纪念仪式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会议中心第二报告厅隆重举行。两校师生代表、学界嘉宾齐聚一堂,共同回顾两校25载合作历程,展望未来教育愿景。校长李岩松出席仪式并致辞。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全球战略倡议与机构认证副校长丽莎·科里克(Lisa Krieg)视频致辞。仪式由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党委书记张艳莉主持。
在致辞中,李岩松代表上海外国语大学对25年来关心和支持学校与卡内基梅隆大学合作交流的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今年来沪交流的师生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25年来,两校基于跨文化教育合作共赢的共识,在太平洋两岸架起了一座语言与文化的桥梁。他强调,两校合作不仅是语言教育的交流实践,更是文明对话的生动注脚。他表示,当中美学生既能用汉语探讨《论语》的智慧,也能用英语分享机器人技术时,当他们在跨文化交往中学会理解差异、尊重多元、寻求共识时,两校就是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培育鲜活的力量。展望未来,他期待推动更多学科领域的教育学术交流与合作。
丽莎·科里克在视频致辞中对上海外国语大学在25年合作历程中所付出的努力致以诚挚感谢,同时也热切期盼两校继续携手、深化合作,共同推动两校在教育领域和文化层面的交流与发展。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教育办公室执行主任琳达·珍蒂莱(Linda Gentile)以及语言、文化和应用语言学系系主任安妮・兰布赖特(Anne Lambright)也发来贺词,感谢上外始终如一的专业与热忱,为学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跨文化学习机会。
仪式现场发布了两校合作25周年纪念视频,短短数分钟的影像浓缩了项目25载的温暖与成长以及400余名美国学生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经历。这一项目不仅是中美高等教育合作的创新型尝试,更是跨文化交流与语言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成果。从最初只有六名美国学生来沪学习汉语,到建立硕士双学位联合培养体系,从疫情期间通过线上转型所彰显出的强大韧性,到如今构建起“语言学习+深度文化浸润”的特色培养模式,项目这一路的成长,凝聚了两校同仁无数的心血与智慧。
随后,李岩松为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语言、文化和应用语言学系荣休教学教授、上外64届校友于月明女士颁发“特殊贡献奖”,以此表彰她作为项目创始人25年来为推动两校合作付出的巨大努力。正是这份以初心致匠心的坚守,使得两校的合作历久弥新。于月明教授表示,这份荣誉不仅属于她个人,更属于所有为两校合作付出努力的师生,她将继续为两校的友谊和合作贡献力量。
接下来,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语言、文化和应用语言学系本科生教务主任刘刚教授代表美方向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赠送了一块镌刻着两校合作印记的纪念牌。刘刚在随后的发言中指出,正是因为两校在学术合作中高度的默契与共识,项目的课程内涵才能不断突破,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他期待,两校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持续拓展,为更大范围的学分互认和校际交换搭建交流平台。
接着,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党委王征副书记、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师代表何晖、2025年暑期班班主任章秀文,以及两校学生代表丽丽(LAUREL KATHERINE MILACCI)和邱宝月等先后发言,从不同视角讲述了两校合作中的坚守与成长。他们或回忆项目初创时的艰难探索,或分享教学中文化碰撞的暖心故事,或畅谈跨校学习带来的视野拓展,言语间充满了对两校友谊的珍视和对未来合作的期待,道出了项目参与者的共同心声。
活动的第二环节“中美高校交流活动”由对外合作交流处处长毛小红主持。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夏威夷大学马诺阿主校、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等高校的学者,与学校英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语言科学学院的代表围绕语言学、教育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及语言数据科学等领域的合作展开深入研讨,为下一阶段的合作项目达成一系列共识。
跨越太平洋的教育合作已走过四分之一个世纪,正如李岩松校长所言:“愿以上外和卡内基梅隆大学为代表的中美高校如知识的灯塔交相辉映,让更多年轻人在跨文化交流中收获知识、友谊与成长的力量。”与会师生均表示,上海外国语大学与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友谊之桥,必将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芒。
(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张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