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上海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2025届中外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虹口校区逸夫会堂举行。学院党委书记张艳莉教授、院长陈昌来教授、副院长朱建军教授、副院长邵洪亮教授、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杨四平教授、国际中文教育系主任亓海峰教授、中国语言文化系主任唐依力副教授、汉语系主任姚远副教授出席。本次典礼由学院副院长陈灼芬主持,学院教师代表及264名中外本、硕、博毕业生携亲友到场,共同见证这一承载学术成就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时刻。
典礼在庄严肃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正式拉开帷幕。院长陈昌来教授首先向毕业生表达祝贺,并向到场的家长、亲友致以热烈欢迎。陈院长在致辞中提到,对于新成立的中文学院而言,第一届毕业生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他回顾了学院以“新文科”建设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与中国语言文学融合的发展历程,寄语毕业生胸怀“国之大者”,以“语言通心”之责促进中外交流,保持终身学习热忱,在挑战中开拓创新。
随后,教师代表郑瑜老师以“语言之舟,渡文明之河”为题,回溯鸠摩罗什译经、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等文化交流史事,阐释“语言从来不只是工具,而是文明的转生”之深意,鼓励毕业生在数字时代成为兼具专业能力与创新精神的“超级个体”,以语言为媒,激活文明对话。
研究生代表张常奥同学、本科生代表刘彤彤同学,以及来自摩洛哥的留学生代表凯利尔同学依次发言。张常奥分享了在文学经典中淬炼批判精神、以语言为舟楫践行文明对话的求学体会;刘彤彤回顾了四年间从语言学习到文化探究的成长历程,感怀学院赋予的人文关怀与思想启迪;凯利尔则讲述了跨越山海的求学经历,在多元文化交融中坚定传播汉语、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体现了中外学子对“文心连中外”理念的躬身践行。
颁奖仪式上,学院为荣获“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上海外国语大学优秀毕业生”“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本科留学生优秀毕业生”称号的22位优秀学子颁发证书,肯定其在学术与文化传播领域所发挥的表率作用,并向刘瑶佳、星星2位同学颁发“校友宣传大使”聘书。中场休息时,毕业生孙嘉同学、留学生林心星同学和野町龙一郎同学分别带来了毕业歌曲演绎,以歌声献礼毕业祝福,传递对未来的憧憬。
在学位授予仪式暨拨穗仪式环节,学院领导与各系所负责人为学院2025届的10名博士研究生、129名硕士研究生及125名本科毕业生依次颁发证书、拨穗正冠,为同学们学术阶段的圆满收官与人生新程的正式开启送上来自师长的殷切祝福。
今年,学院有156位中国同学和来自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共25个国家的108位留学生同学顺利毕业。此次毕业典礼既为264名中外学子的求学生涯画上庄重句点,亦展现了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以语言为桥梁、推动中外文明互鉴的办学理念。相信2025届的毕业生们将携学院赋予的文化视野与使命担当,奔赴全球各地,在不同领域践行“语言通心、文明互鉴”的时代责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孟杨 杨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