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健秦

发布者:杨惠宇发布时间:2024-04-05浏览次数:11832

基本信息  

·个人简介

黄健秦,男,四川资中人,中共党员,文学博士,副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美学,研究方向为汉语句法语义、认知语言学、国际中文教育、书法篆刻学及中华文化与传播;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上海市语文学会会员、上海市美学学会会员、世界语言博物馆顾问、苏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杨浦区书法家协会会员、昆山市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个人经历

教育经历:

1997–2001,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学学士;

2005–2008,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汉语言文字学(现代汉语方向),文学硕士,师从史金生教授、李宗江教授;

2010–2013,上海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语法理论及应用方向),文学博士,师从齐沪扬教授;

2014–2020,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认知语义学方向),师从束定芳教授;

2021–今,艺术学(书法、篆刻方向),师从海上西泠名家周建国先生;


培训经历:

2004.07.18–30 ,首届对外汉语教学高研班(南开大学);

2007.11–2008.10 ,昆山市书法家协会首届书法高研班(昆山书画院);

2014.08.18–24, 汉语方言语法调查框架与莱比锡标注系统高研班(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10–12,上海教工书画协会“三笔一画”培训班(上海市教育工会);

2020.09.08–10.13,上海文化与方言教学师资培训班(上海市语言文字水平测试中心);

2021.04–2023.04,中央美术学院邱振中教授工作室专业基础高研班(北京停云书法学堂);

2021.07.16–19,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中华文化与传播”课程研修班(教指委、山东大学);

2021.09.16–11.04,经典诵读教学师资业务培训活动(上海市语言文字水平测试中心);


工作经历:

2001–2006,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外训系(洛阳),助教;

2006–2014,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昆山校区,助教、讲师;

2014–2018,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昆山校区,副教授,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生导师,教研室副主任,兼任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生实践导师;

2018–今,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导师;


社会服务:

主持高校共建“汉语国际教育实习基地”(2014-2018,昆山),签约12家高校,培训实习研究生百余名;主办“双桥名家讲坛”,开设“双桥语言学沙龙”;承办认知语言学与心理实验研讨会(2015,昆山);与上海师范大学合办第七届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2016,昆山);主创《华文学步》《昆山校区报》等刊物,编辑《中文写中国》多期;创办语言学公众号《弘语堂》(2016),原创文章110余篇,20多万字,推文曾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转载;创设“津梁书画室”和“书法角”,举办中外学生书法展,担任上外学生社团“撷英书画社”指导老师,积极参加校工会和教工书画社的书法迎春活动;担任第16届、17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命题专家、台本顾问和上镜出题官(20172018,湖南卫视),《中国日报》以《黄健秦:一位对外汉语教师的中外交流史》为题予以报道;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首届国际学生“学在中国”主题演讲大赛全国总评委(2018,成都);坚持用语言、文字、文学、文化贯通的理念立德树人、服务社会,践行一种安安静静地读书、写字、教学、科研的生活理念。



主要科研成果  

·科研项目(部分)

 [1]主持校级青年项目“汉语情态词的否定范畴研究”(2010XYQ002),已结项;

 [2]参与校级重点项目“军事汉语语料库建设”(2011XYZ001),已结项;

 [3]主持校级一般项目“汉语空间量的语汇与句法表达”(2013XYY020已结项;

 [4]参与2013年度教育部社科青年项目“现代汉语语用否定研究”(13YJC740105),已结项;

 [5]参与2013年度教育部社科青年项目“现代汉语数量短语指代功能及其相关构式研究”(13YJC740010),已结项;

[6] 主持博士后面上基金项目“认知注意理论与汉语空间及语序问题研究”(2015M571587),已结项;

[7]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汉语空间量范畴的句法语义研究”(15BYY134),已结项;

[8]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认知语言学手册”(14AYY001),已结项;

[9]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研制和教学参考语法书系(多卷本) ”(17ZDA307),编写教学语法专书《语素》,已结项

[10]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西交流背景下汉语词汇学的构建与理论创新研究”(21&ZD310)的子课题“西方语言学影响下的汉语词汇学:历史、现状与未来”,在研

[11] 主持汉考国际一般项目“国际中文教育文化大纲与HSK分级的互动研究”(CTI2021B08),在研;



·出版著作(选)

专著类

 [1]黄健秦《汉语空间量表达研究》(即将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教材类

 [1]陈昌宁、黄健秦编写《晨读古韵》注释简析尝试分级院系级内部教材,2003

 [2]薛亚康、杨志学主编《唐宋诗词鉴赏》(全国大中专院校汉语语言文学教材),担任编委和第一撰稿人,解放军外语音像出版社,2006

 [3]孟长勇、吴春相主编《21世纪对外汉语教材——综合教程第八册》,担任编写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6

 [4]张艳莉主编《汉语国际教育案例分析与点评》,担任副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2019

 [5]黄健秦主编《笔画美学——中文书法教程》(即将出版),学林出版社,2023



·学术论文(选)

[1]《再论汉字笔画——对外汉字教学初探》,刊于《海外华文教育》2004年第2

[2]《二维语用框架下的称呼语序列——“表敬准则”与“示近准则”的竞争和互动》,刊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3]《“有”类平比标记的来源、发展及其机制》,刊于《对外汉语研究》第六期,商务印书馆2010

[4]《中文铺就友谊桥》,刊于《解放军报》20111223日国际版;

 [5]《论<菜根潭>中的儒、禅内核》,刊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语言文学论文集》,2011

 [6]《“不好+V”的语法化与主观性》,刊于《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第四辑,学林出版社,2012

 [7]《“在+处所VP”与“V+处所”的构式承继关系与语篇关系》,刊于《当代修辞学》2013年第4期;

 [8]《与名词空间量相关的一类双数量比配构式》,刊于《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七),商务印书馆,2014

 [9]《空间形状量与名量词及其语法化》,刊于《中国语文法研究》(日本)第3卷,朋友书店,2014

 [10]《关于对外汉语高级阶段教学的思考》,刊于《军校教育信息与研究》2015年第2期;

 [11]《汉语国际教育实习基地建设中的教学环节》,刊于《军校教育信息与研究》2016年第2期;

 [12]《资中城区方言名词、量词重叠与“空间小量”》,刊于《现代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6

 [13]《注意力窗口化与“在”类构式及习得问题——兼谈空间量与空间点的划分》,刊于《对外汉语研究》第十四期,商务印书馆,2016

 [14]《语文教育:纵向切入经典,提升语言能力》,刊于《语言战略研究》2016年第5期;

 [15]《读李宗江教授<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第二版)》,刊于《语言文字周报》第17702018124

 [16]《从构式“VV+A”与“VV+A”看句法语义与韵律的互动》第一作者王艳秋刊于《汉语学习》2018年第5期;

 [17]《“空间量-物量”范畴与存在构式》,刊于《语言教学与研究》2018年第6期;

 [18]《相互关系窗口化与“满”、“全”类全称量》,刊于《中国语文法研究》(日本)第7卷,朋友书店,2018

 [19]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for InternationalMedical Students in China Based on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Ability第一作者陈佳宜INTERNATIONAL MEDICALSTUDENT EDUCATION2018(1):27-34 VOL.1

 [20]《马来西亚华语2+1式“形+”研究——以“乱乱+V”构式为例》第一作者叶婷婷刊于《海外华文教育》2019年第3期;

 [21]《从非处置非位移角度看“V在”的词汇化》,刊于《对外汉语研究》第二十三期,商务印书馆,2021

 [22]《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文化类核心课程设置——以国际学生“中国文化专题”课为例》,刊于《语言教育》2021年第3并担任该期“文化专题”的栏目主持人;

 [23] 《跟随类“V着”的功能斜坡及认知差异——以“跟着”“随着”“接着”为例》(第一作者贾雪),刊于汉语副词研究论集第五辑上海三联书店,2021

 [24]《当代吴门书法的“昆山之路”》,刊于《书画艺术》20213期,后转载于《文化昆山》第2

 [25]《站立的墨痕——从汲古传薪视角看张斌的书法创作》,刊于《江南时报》2021108日),并获《学习强国》APP转载推送

 [26] 从准动态方向量角度看“V/”与“V/》,刊于《语法研究和探索》(二十一),商务印书馆,2022

 [27] 医学汉语高频词的构词分析——以语素“血”和后缀“性”为例》(第一作者王泽蒙),刊于首届专门用途中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2

 [28]《跳出印章看印章——文化界前辈姜椿芳先生与“站立”的篆刻》,刊于上外档案校史博物公众号202335日),并于《海上印社》2023年第1期(总第31期);



·主要荣誉(部分)

洛阳、昆山工作期间

[1-7] 省部级和校级奖励:校级优秀党员(2005),校级先进工作者2005/2010/2016),校级优秀教学奖2007-2008),校级年度“科研标兵”2010),校级“十佳授课教员”2014),省部级“尖子人才”称号2014),校级“名师名家”评选“优秀青年教师”称号2015);

[8] 2005.06留学生汉语专业初级阶段的教学改革》(史金生、孟艳丽、黄健秦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9] 2005.12对外汉字教学电子笔顺字典校级第三届牡丹杯”多媒体课件设计大赛一等奖;

[10] 2006.12,《“上”的形态化过程——兼论语法化、词汇化、形态化三者的关系和发展趋势》获校级第十二届学术报告会二等奖;

[11] 2006.12,《加大对外汉语培训力度,促进我国外交事业发展》(张强、黄健秦)获“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外训工作”研讨活动二等奖;

 [12] 2008.09,“建行杯”昆山市第二届“新昆山人”书法大赛三等奖(小楷、行书作品);

[13] 2009.02,《外训学员汉语课堂管理初探》(孟艳丽、黄健秦)获“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外训管理工作”专题研讨征文活动优秀论文三等奖;

[14] 2009.03《“”、“类平比标记的来源、发展及其机制获校级第十三次学术报告会一等奖;

[15] 2011.06,获苏州市军旅书法大展优秀奖小楷作品);

[16] 2011.07,《“不好+V”的语法化与主观化》获校级第十四次学术报告会语言与教学研究类二等奖;

[17] 2011.12,《中文铺就友谊桥》获总部优秀通讯第一名;

[18] 2013.12,《空间形状量与名量词及其语法化》获第七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语法新秀”一等奖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19] 2014.06 行书作品《吴山图记》获昆山市“新昆山人杯”书法大赛提名奖(最高奖);

[20] 2014.12,《“在+处所VP”与“V+处所”的构式承继关系与语篇关系》获第二届上海青年语言学者优秀论文奖二等奖(上海市语文学会);

[21] 2015.03 组织留学生参加“北语社杯”书法大赛获三等奖1名,优秀奖3名,获优秀指导教师


上海工作期间

[22] 2018.06 ,《注意窗去事件化、量范畴与存在构式第二届语言教学与研究青年英才奖”三等奖北京语言大学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主办

 [23] 2019.05 第六届上海教师书法·板书·钢笔字·中国画大赛(“三笔一画大赛,钢笔字高校中年组一等奖钢笔行楷书

[24] 2019.12,上海市教育工会“三笔一画”培训班“优秀学员”称号;

 [25] 2020.04 /2022.03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未来中国通奖”和“跨文化沟通先锋奖”留学生优秀指导教师奖(连续两届);

 [26]2020.05上海教育工会“抗击疫情,你我同心”书法比赛高校组一等奖毛笔隶书

 [27] 2021.12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汉教英雄会”国际中文教学技能交流活动“汉教风采之星”主讲中外研究生书法课程

[28] 2020.12上海外国语大学校级年度考核优秀;

 [29]2021.12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育奖励基金教学科研二等奖外教社奖);

[30] 2022.11,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大赛优秀论文一等奖指导老师(江苏大学主办);

[31] 2022.12,“博看杯”上海市诵读大赛二等奖指导老师(上海市图书馆学会主办);



教学情况  

·本科生课程

书法美学与鉴赏(全校通识选修课)

·研究生课程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课程2门:语言研究与学术论文写作辅导(专业必修课)、语言学史(专业选修课);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2门:中国文化专题(留学生汉硕专业必修课)、中华才艺之书法(中外汉硕专业选修课)

·留学生课程

高级汉语精读、高级汉语写作、高级口语、汉字书法文化、当代中国专题等;

·语言学慕课

东方语学院《韩汉语言对比》中的汉语语言学部分

·文化类书法类网课

《笔尖上的中国——国际中文教育与书法教育》(超星学术视频录制)

《中国文化十五讲》(网络教育学院录制)

《上海暑期学校(Shanghai Summer School)之书法:金文、楷书、隶书》(留学生办公室录制)

·语言学沙龙

 “虹语雅集”研讨型沙龙,已做语法专题2轮、国际中文教育案例专题1轮,每轮5-7期。



联系方式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教研部 406

邮箱huangjianqin@shisu.edu.cn

电话:021-35372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