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研讨会顺利召开

发布者:程洪金发布时间:2017-07-05浏览次数:675


  

第六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研讨会于627日上午在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顺利召开。与会的全体导师共同回顾了过去一年来的汉硕培养工作,总结经验、交流心得,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张艳莉院长出席了研讨会。在致辞中,她回顾了2016-1017学年汉国教专业在招生、毕业、外派等方面的主要工作,充分肯定了大家一年来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并勉励全体导师再接再厉,将自身特色与上外“多语种+”战略密切结合起来,把本专业越办越好。

近年来,随着学科发展不断完善,上外汉国教专业对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日益显现:2015年至今历年招收中国学生都在60人以上,2016级共有64位中国学生和14位留学生入学,截至目前新一轮招生已录取中国学生63人,留学生17人,预计今年9月入学中外学生总数大体与前两年相当,约80人左右。



在汉硕培养方面,2017届共有106位中外学生通过答辩顺利毕业。这是自本专业设立以来,毕业人数第二多的一年。面对毕业生规模不断增长的压力,全体导师、教职员工精诚合作在培养各环节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狠抓培养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去年一年共有15人次中外学生在各类教学大赛中荣获奖项:其中梁女莺(缅甸)等4位留学生荣获“中文帮全球中文学习者大赛”冠军;张曼莉等6位中国学生参加“中文帮全球中文名师评选”荣获“未来之星”称号;柯钰涵等11人参加“汉教英雄会”,6人入围复赛,最终柯钰涵晋级决赛阶段,名列中国研究生组8强;安娜(哈萨克斯坦)、许艳平同学参加“沃动杯”第三届江浙沪联盟教学技能大赛,分获二等奖和优秀奖;叶雯那、张志玲同学参加我校首届外语微课大赛荣获三等奖。

汉国教专业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学院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积极推动学科建设,打造精品专业。去年11月本专业顺利通过合格评估(自评),过去三年来的办学成绩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受到了研究生部和校外评估专家的一致肯定。目前我们正在进一步调整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创新实践形式,致力于向更高的目标发展。

作为专业学位,我们始终高度重视实践导向,并注重发扬本校“多语种+”特色,历年均有60%的中国学生作为汉办志愿者派往海外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及汉语教学点。此外,我们还和泰国正大管理学院、上外附中(国际部)、上海杰宜商务咨询公司等签订协议,在海内外建立了多个实践基地。其中上外附中实践基地于201611月获评为上海市示范基地,最新与上海沃动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实践基地也于今年4月成功获批,为汉硕开展教育实践提供更广阔的渠道和多样化选择。

回顾过去一年来的工作,既有令人欣喜的成绩,也面对着种种困难和挑战。在研讨会上,大家不仅分享了成功的经验,也深入讨论了如何改进现有工作中的薄弱之处。在最后环节,导师们就加强师生联系、改进培养流程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开展了广泛的交流,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路和做法。大家表示,一年一度的研究生培养工作研讨会为导师们提供了重要的沟通平台,凝聚了共识,鼓舞了信心,今后将在工作中逐步落实研讨成果,不断推动汉国教专业走向成熟,努力为汉语国际推广事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亓海峰)